第191章 蛰伏-《带着宝藏复大明王学军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你可以夺我财产,你可以视我为奴,但你绝对不能毁我发肤,这是汉人在高压下不得不屈服之后,最后的倔强和尊严。
    这点你都要剥夺,那还说什么?拼啦。
    当时常州府给江阴发来严令剃发的文书,其中有“留头不留发,留发不留头”的话。
    县令方亨叫书吏把府文写成布告张贴。当书吏写到这句话时,义愤填膺,    把笔扔到地上说:“大不了一死,就死也罢!”消息很快传遍全城,立刻鼎沸起来。
    推典史陈明遇为首,以“大明中兴”为旗号,自称江陰义民正式反清。
    原先的典使阎应元立即把全城的户口,分别丁壮老幼详加调查。
    挑选年轻力壮的男子组成民兵,会合乡兵二十余万人分班上城,每个城垛十名,按时换班。
    由武举人王公略守东门,汪把总守南门,陈明遇守西门,应元自任守北门。他和陈明遇兼负昼夜巡查四门的责任。
    对城中过往行人严加盘诘,肃清内奸。为了解决军械粮饷供应,阎应元同绅民商议后,委任擅长理财人士负责把城内公私所藏物资分类征集,统一分配使用。在阎应元的领导下,很快就做到了人尽其才,物尽其用,各方面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。
    坚守了八十七天,城破后,城内百姓仅剩“大小五十三人”而已。
    当时人士写了一副对联赞扬江陰百姓的英勇牺牲精神:“八十日戴发效忠,表太祖十七朝人物;六万人同心死义,存大明一百里江山。”
    向这样的起义,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。
    本来,王学军的新明应该趁着这大好时机主动出击。
    但可惜,实力他不允许啊。
    当时新明登基大典刚刚开始,官员任命,地方调整,政策推行,事情千头万绪。再加上手头兵力就有三万多,水师两万,还要防守北方和西面,以及长江防线。根本就抽不出力量支援各地起义军。
    当时许杰和李岩冯英伦三个心腹,就劝依旧想要强势出击,缓解各地义军压力的摄政王。
    如果这时候出兵,内政不修,外有强敌,那就是自取灭亡。
    正可以趁着各地起义,牵制住了清军,咱们就应该趁机发展稳固内部,整军经武。
    王学军不是一个莽撞的,遇事就热血上头的人。
    权衡利弊之后,忍痛采纳了三人的建议,就眼睁睁的看着各地,其中几乎是近在咫尺的江阴的抵抗。
    而又有的地方,你想救,人家还不要你救呢。
    就比如说嘉定,本来俞敏忠想救,结果那是鲁王的势力范围,人家嘉定义军直接拒绝你这个新明野朝廷的救援。
    我是信鲁王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